1月14日22时,当大多数市民都在家中享用完小年夜丰盛的晚餐准备休息的时候,吉林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执法一大队官方兽医滕向阳,正冒着零下二十几摄氏度的严寒,赶往昌邑区铁西路的万鑫屠宰厂,准备为当晚屠宰的300头生猪实施检疫。这样披星戴月深夜上岗的工作,他已经干了27年,同事们都亲切地称呼他“老滕”。
23时,老滕身着检疫制服,开始了当天检疫工作的第一步,对屠宰厂待宰圈内的生猪实施宰前检查。重点检查待宰生猪数量、耳标佩戴情况、健康状况等。绝不允许病死、染疫,甚至是疑似染疫的生猪进入屠宰线,是他们严格履行的行业要求。
即便是隆冬时节,圈内的气味依然“霸气”,哪怕只是走上一圈,留在衣服上的异味好几天也褪不掉,何况还要仔细查看每头生猪的状态。面对这些,老滕笑着说:“都习惯了,时间长了,鼻子就闻不到了。”
伴着屠宰厂打毛机的轰鸣和一声声生猪的嘶吼,检疫进入第二步:同步检疫。300头生猪经过麻电、放血、脱毛、去头蹄内脏、劈半后,共计600片胴体被分批次传送到屠宰车间,一排排悬挂起来。在确认每批次生猪非洲猪瘟检测和瘦肉精抽检合格后,几名同事首先对头、蹄、内脏实施检疫。老滕在屠宰车间负责胴体检疫,他右手持刀,左手拿钩,熟练地在每片胴体上忙碌着。
“腹股沟浅淋巴结、腰肌、肾脏是必检部位。”老滕用专业术语边介绍边查看。其实凭着多年的检疫经验,胴体有没有问题,他一眼就能知道,但他依然坚持仔细查看每一个部位,剖检每一个细节。
“老百姓信任咱们,咱就是干这个的,不敢马虎了。”他一脸认真地说。随着一批批胴体检疫完成,老滕取出检疫验讫印章,对检疫合格的胴体盖章。
据老滕介绍,目前全国生猪屠宰检疫验讫印章统一使用蓝色印油,在猪胴体上呈6.8厘米宽,并带有“检疫验讫”字样的条状印记。市民在购买生猪产品时可以留意查看。
随着老滕给最后一片胴体加盖完印章,工人已分批次将猪肉搬运到畜产品运输专用冷藏车上悬挂起来,准备运往全市各大农贸市场及超市进行销售。
整个检疫过程,不时有寒风夹带着雪花涌进屠宰间。到了凌晨5点钟,气温只有零下15℃,检疫工作还没结束。配合其他同事使用动物卫生监督检疫出证系统出具检疫合格证明,填写好入场监督查验、检疫申报、宰前检查、同步检疫等事宜后,稍事休息,老滕才换好衣服,准备下班了。
今年已经58岁的滕向阳闲聊时说,自己心脏一直不太好,单位像他这样常年熬夜坚守检疫一线的职工,身体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。大家在这个岗位上孜孜不倦,是缘于对检疫事业的热爱——每当除夕夜,想到家家户户的年夜饭都能有自己的一份功劳时,老滕就由衷地感到骄傲与满足。
(图为检疫现场)